再好的教育都比不上孩子的内力觉醒!
写这篇博客源自于我最近和一位年轻妈妈的对话,这位妈妈来自四川的一个小城市,她无比爱她的女儿,她带着12岁的女儿来北京向我学英语,在北京呆了半个月。学英语之余她与我的所有对话几乎都是询问女儿教育的,能看得出,这位妈妈在努力把她对女儿全部的爱都转化成最好的教育。
但最近她与我的一次谈话,使我发现了她的困惑:别看她一心一意在为孩子寻找最好的教育,却对教育孩子的大方向模糊着,她的困惑代表着中国当代父母对教育孩子的普遍困惑。因此我把与她的对话写成博客发表在这里,以启发更多的父母们如何爱孩子。
这位妈妈很郑重地问我:
“曲刚老师,有孩子的这12年来我一直有一个很大的愿望,就是送给孩子一个最大的礼物,这个礼物就是让孩子上美国哈佛或耶鲁大学,我这么远带她来北京向你学英语,都是为实现这个大理想。可我一直不知道这个理想如何才能实现,您对教育问题研究的这么深入细致,我很信任您,您能不能帮助我设计出一个长远的规划来,协助我一步一步把女儿送进哈佛或耶鲁大学?”
这位妈妈说上述话时表情是凝重的,姿势是立正的,手里拿着笔和本,她要记下我说的话。半个月来我对她说的很多话她都匆忙地记录在了这个本子里,这个本子(以及她包里装的所有本子)都记满了她到处搜集来的教育方法,她的这些本子有多厚,她女儿的表现就有多优秀。
我曾经对她的女儿说:“你妈妈将来会给你留下一个珍贵的礼物,就是她现在每天写的这些本子,长大后你一定要把妈妈的这些本子保管好,每当遇到困难时,看到它,感受到这种大爱,就没有闯不过去的人生难关。”
然而此时面对这样一个突然的问题——如何上哈佛耶鲁,我却一时语塞了,因为我自己也没上过哈佛耶鲁,怎么给人家出主意呢?
我发愣了一会,突然找到了将谈话进行下去的方法,我招呼这位妈妈坐下,给她倒杯水,将气氛放松,然后神情舒缓地问她:“你为什么一定要把女儿送进哈佛耶鲁,原因何在呢?” 反问她这个问题时,我心里在想,一心要让孩子考上哈佛耶鲁的父母虽不在多数,但巴望着孩子考上清华北大等一流大学的父母不是比比皆是吗?干脆深入探讨一下父母的心里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如何思考的。
面对我的问题,这位妈妈想都没想地坚定地回答我:“世界上最好的大学是哈佛耶鲁,让孩子上最好的大学当然就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了,若能实现这个愿望,女儿考上了哈佛耶鲁,我就算对得起她了,就算完成了对她的教育,今后我就再也不管她了。”
我笑着说:“你为了养孩子记了这么多笔记,还会不管她?等着瞧吧,你一辈子都不会对女儿撒手的,将来她长大成家婚恋生子,你全会插手的,小心将来成对头哦。哈哈!”
妈妈被我的话逗笑了,手里紧握的笔松了下来。见她心情放松,我立刻说:“你女儿是最优秀的,这毫无疑问,就说来北京这半个月吧,她英语的进步比有些大学生还快,就凭她这个优秀劲一路发展下去,考个一流的大学还会困难吗?她现在刚上小学六年级,等她考大学那会,没准哈佛耶鲁的分校都办在你家门口呢,到时候没准会有八抬大轿请你的优秀女儿上哈佛耶鲁呢,你发愁什么?哈!”
听了我的话,这位妈妈并没有轻松地附和着我笑起来,而是脸上掠过一丝难以发现的愁容。待我笑过之后,这位妈妈诚恳地说:“哎,曲刚老师,我承认我的女儿很优秀,我女儿在我们那个小城市都是出名的,要不怎么敢放弃学校课程请假来你这学英语,因为学校的那点课程对她根本不是问题,耽误半个月不碍事。”
“可是有谁知道,女儿的优秀全来自我这个妈妈的时刻监督和努力,她上小学这六年来,我一时都没有放松过对她的监管和督促,一时不管孩子的成绩就会下滑,说实在的,我带孩子已经筋疲力尽。她再长大些,上了中学后我真的就带不动了,女儿现在就已经表现出来一点学习上的懈怠情绪,我很担心将来有一天,她会逆反和停止不前,我就不知道到那时该怎么办了。”
“那你让女儿一定要考上哈佛耶鲁的想法又是怎么来的呢?”我问她。
“哎,其实让女儿考上哈佛耶鲁也不是我的真心想法,我只是不知道该找到一种什么样的方法能让女儿的学习动力继续保持下去,就挑战哈佛耶鲁吧,挑战世界上最好的大学,我希望用最高的目标唤起女儿的动力继续努力下去,一路不松懈。”
“那么你对哈佛耶鲁又了解多少,这两所大学对世界的影响力如何?” 我继续问。
“这……”,妈妈答不上来了,“我只知道它们是最好的大学,很多成功的人都来自那里。”
“那么为了实现女儿上哈佛耶鲁的目标,你每天都做多少努力?”我再问。
妈妈立刻说:“我现在全部精力都扑在女儿的学习上了,每天平均6个小时吧,我要照顾她的所有生活,每天送她上下学,每天放学后检查完她的所有作业,每天监督她背论语国学什么的,背英语单词,一切忙完了都到晚上十多点了。”
“那你自己的工作呢?”
“我…… 我已经放弃工作了,全职在家带孩子。”
……
(各位家长,我把和这位妈妈的对话完整地写在上面,目的是让您对照一下,你家带孩子的情况是否也如此,如果也如此,或相似,我下面要说的教育诊断结果对您就带有通用性了。)
这位妈妈讲完了所有话后才发现我表情陷入安静,她感到我好像并不是随便和她闲谈,而是用漫谈的方式把她带入到了一个我事先设计好的结论里,但她又不知道我想说的结论是什么,因此她不多说了,仅试探地问我:“曲刚老师,我做的是不是很错误,有什么错误您尽管说,我来您这学英语,一半也是冲着解决教育困惑而来……”
见铺垫已完全成熟了,我单刀直入地说:“你在教育女儿上所做的一切牺牲和努力可谓可歌可泣,感天动地,但遗憾的是,你和很多很多天下父母一样,在教育问题上忽视了一个最该做到的大问题——唤醒孩子生命内力的觉醒!”
这位妈妈听了我讲话本想立刻动笔就记,但听到“唤醒孩子生命内力的觉醒”时她一下停住了,她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奇怪名词搞愣了。
我见时机成熟了就直接地说:“请原谅我把话说得非常直白,非常刻薄,甚至非常狠毒 —— 所有没唤醒孩子生命内力的家长都是不合格家长,都是愚蠢的家长,都是葬送了自己又去高风险地赌注孩子的家长,搞不好还是残害孩子的家长!
你要小心,你对孩子的一切牺牲和用心不见得能得到最好的回报,孩子不一定沿着你设想的哈佛耶鲁路线走,孩子再大一些,上了中学,搞不好和你会陷入双累、互恨的困难关系,就像无数中学生与家长的关系那样,陷入互不买账的僵局困境。”
我的话着实吓了这位妈妈一跳,她听出我把她含辛茹苦的努力都否定掉了,她不解地期待着我将话展开说下去,期待我把内力、觉醒……什么的都说个明白。
我一口气地说:“按照我的心理问题研究心得,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两股力量,一个是我们表面上看得到的肢体力量,叫做生命外力,一个是我们表面上看不到的心理力量,叫做生命内力。人的肢体力量显然是弱小的,即使是最有劲的大力士,他的力量也没有一个普通的牛有劲,他所能举起的重量也是有限的。
而人的心理力量一旦被唤醒,则是巨大无限的,就能改天换地,无坚不摧,势不可挡。过去说一切人间奇迹都是人创造的,今天我告诉你,具体地说是由人的心理内力创造的。人的一生强大与否、成功与否、幸福与否、快乐与否,不取决于他的肢体力量,也不主要取决于他的知识力量,而主要取决于他的心理内力。”
我继续说:“当代社会里人们对教育的一个普遍错误认识是认为‘知识就是力量’或‘技术就是力量’,甚至过分畸变为‘考分就是力量’、‘名校就是力量’、‘出国就是力量’,并在这个方向上越走越远,这都是因为人们普遍没有意识到心理力量才是最强大无比的力量。”
“心理内力是上帝公平地安插在每个人身体里的一股无比巨大的力量,它就像一块无比巨大的核电池一样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体中。但上帝和每个人都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即没有告诉人们这个巨大电池的存在,只让少数人通过受教育来激活和唤醒这个电池。
人所受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在激活和唤醒人体内的这个巨大电池。如果最终没有唤醒心理力量,一切教育活动就都是失败的。而只要能唤醒这个心理力量,则上什么学,学什么专业,到哪里去上学,受什么教育都可以。这就好像只要能到达河的对岸,走什么桥都可以一样。”
“你教育孩子的最大失误,就是把每天完成作业和将来考上哪个学校这样的小目标当成了教育孩子的大目标,而没有觉悟到通过教育活动唤醒孩子的心理内力才是教育的总目标。你和孩子所取得的一切骄人成绩,都不是孩子心理内力觉醒的结果,而是你的肢体力量加上孩子的肢体力量联合的结果,这两股弱小的身体力量再怎么拧到一起也大不到哪去,因此你们母女俩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过就完成个区区的小学生教育,并且连你自己都没信心,这条费劲的路能走多远……”
我的话让这位妈妈既愣了又好奇地迷惑了,她顾不上记笔记,而是安静下来默默地思索着,想找出什么问题来问我,又一时找不出问题来。她想了一会问我说:“曲刚老师,按照你的观点,所有成功的人士都是靠心理内力成功的,是吗?”
“是的,不过我说的成功和你说的成功可能不太一样,你说的成功可能更多指名和利上的成功,那种成功不一定非靠心理内力,靠关系,靠机遇也可成功,而我说的成功,指心内不弱小、有幸福感、有满足感、有成就感、有自由、有尊严的成功,这种成功的人可能默默无闻,在名利上不张扬,但他们却可以问心无愧地对自己说,一生幸福无憾。”
我继续说:“你让孩子上哈佛耶鲁,说白了,不就是想让孩子一生强大、安全、自信、幸福、自由吗?那么我告诉你,再有名的大学也不过只是个牌子而已,而不是保险箱,只有让孩子的心理内力觉醒了,赋予她一生使不完用巨大力量,才是你送给她了一个最好的礼物。”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的内力觉醒呢?我觉得家长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一些尝试。
1给孩子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苹果
我以前带学生去农村学农,看到孩子们在果园里摘苹果。孩子们蹦着跳着从树上摘下苹果,有时用水冲冲,有时洗也不洗,擦擦苹果皮就把苹果吃掉了。
再看看这些孩子平时在家里吃水果,都是家长把苹果皮削好了,把苹果切成片,摆在果盘里,牙签插好了,递到手上,孩子们还一副懒得吃的样子。
这就是我们说的“跳一跳摘到的苹果”。对孩子学习也是一样。家长要把对孩子的期望值设置在合适的水平。既不要大包大揽,直接把“苹果”送到孩子手上,否则孩子就没兴趣;又要确保这个目标是孩子跳一跳能碰到的,否则就会让孩子失去信心。
2千万不要为了面子而逼孩子
有些家长喜欢攀比,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聪明?人家第一名,你呢?这样孩子慢慢就形成“我比别人笨”的心理定势,甚至产生“妈妈喜欢别人”的抵触情绪。
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孩子现在能跳1.2米,那1.3米就是比较合适的目标,千万不要因为别的孩子都能跳1.5米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跳那么高。更不要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而逼着孩子读书,在压力下读书是做不好的。
3别把孩子当成装知识的“米袋子”
家长要想明白,你是要培养一个装知识的“米袋子”,还是要培养一个完整的人?或者说,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知识型的还是智慧型的?如果答案是后者,就少一些灌输,鼓励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对孩子的问题千万不要回避,甚至孩子不问,你还要启发他问。提早认识ABCD不如让孩子多问一个为什么。
413岁前紧抓语言最合适
孩子的学习能力发展是有规律的。13岁以前,孩子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模仿能力比较强,这个阶段学语言最合适。比如小学背古诗就比大学再背要容易。到了高中,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发展起来了,再学数学等学科会更容易。
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倒过来了,小学学奥数,高中背外语,这就错过机会了,事倍功半。什么年龄要做什么事。
5放大孩子的成就感
我为什么会喜欢数学?我读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在全班第一个做出了老师布置的某个难题,老师从讲台上奔过来,摸摸我的头问,你现在的感觉是不是比吃了一颗糖还要高兴?我说是的。从此以后就喜欢上了数学,认为自己数学行啊。这就是鼓励和成就感的魔力。
6用“限题计时”提高效率
对家长来说,只有鼓励也不够。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如果你只是在旁边说“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的”也意义不大,要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比如有的孩子刚进小学时,做数学口算题目比较困难,家长可以借鉴体育训练中“分解动作”的做法,40道题目,孩子一下做不完,家长可以把题目分成8组,每组5道题,做完一组再做一组。可以用“限题计时”提高效率,譬如每做对5道题,记下时间后进行比较,或者“限时计数”的办法——给他10分钟看他做对几道题。这方法同样适用于抄写词汇等作业。
这样把一个比较困难的大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是教师和家长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体验成功、提升自信心和兴趣的有效方法。
7把学习变成养小球藻、剪蚯蚓、做收银机……
我记得小时候,生物老师教我们养小球藻,在一个广口瓶里放上自来水,每天往水里吹气,慢慢水的颜色变绿了;还让我们把蚯蚓剪成若干段后,埋入泥土里观察如何慢慢长成一条条蚯蚓来……我觉得这就像变魔术一样,那个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做一个生物学家。
后来物理老师教我们做矿石收音机和晶体管收音机,自己装的收音机接受到广播的那一刻,我真的太兴奋了,也是我马上改梦想为做一个无线电发明家。
其实这些动手的小实验很容易操作,家长完全可以带着孩子做,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探究习惯非常有用。
此外还有一些用游戏学数学的方法,比如小一点的孩子搭积木,从中可以了解三角形、长方形、园、半圆等图形概念和红、绿、黄等颜色概念,还能养成观察、记忆、想象、合作等习惯;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用扑克牌算24点,等等。
8鼓励自学+讨论
我主张学生自己有问题就去找老师、同学或家长问,而不是固定一个时间请老师来给学生补课。这就是自主学习和被动学习的差别
我也提倡同伴之间的讨论互助。自己学会的东西,教别人一遍,自己领会的更深,而且讨论可以产生新思路新方法。所以,讨论的结果是双赢的,孩子的沟通能力、合作意识也能得到培养。
9坐在孩子身边看会儿书吧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三条途径:自我学习,同伴合作,专家引领。自我学习和同伴合作刚才已经谈到了,“专家引领”的这个“专家”对小朋友来说,不仅包括老师,还包括家长。
最好在孩子学习时,家长不是跑去看电视、打麻将、跳舞,也不是站在门口看孩子是否在写作业,而是坐在孩子身边一起看书学习。
现在流行一句话:一流的家长做榜样,二流的家长做教练,三流的家长做保姆。
我发现学生当中凡是发展的比较全面的,有自己想法的,都是家庭比较民主平等的,家长和孩子是讨论式的,启发式的,不是灌输式的,压制式的。家长有什么事情会和孩子讨论,家长陪伴孩子成长,是良师益友。这种家庭氛围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童妈说:
大多数父母都是文中这位“用错力的家长”,自己在为孩子谋划将来,为孩子着想,甚至不工作也要陪着孩子学习,这是典型的没有发挥孩子内力的方式!想要孩子内力觉醒,就请现在开始学习吧!
- 上一篇:教师为何没有自己的教学主张
- 下一篇:周周清,养成教育由常规走进课堂